「我很希望我們的下一代,不僅知道法國有米勒畫農民,更要知道臺灣有洪瑞麟畫礦工。」
這句話,是文化部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以來,我經常用來例舉説明推動這項政策的初心。當然,臺灣不只有洪瑞麟,臺灣有許許多多偉大的藝術家,需要我們重新去認識。只是,從來沒想過,晚年移居美國、我所衷心喜愛且尊敬的前輩畫家洪瑞麟,會因為重建臺灣藝術史而「回家」!
就在農曆新年前夕,我收到越洋而來的好消息,現居美國洛杉磯的前輩畫家洪瑞麟長子洪鈞雄說:「爸爸的東西,應該讓它回臺灣!」他決定要將手邊2500餘件、父親生前留下的作品與手稿文物送回臺灣,捐贈予文化部。
去(2019)年8月,順天美術館回臺捐贈館藏作品,經順天館長陳飛龍的轉述,我才得知同樣住在洛杉磯的洪鈞雄先生,正考慮將珍藏大半輩子的父親作品及手稿文物捐回臺灣。於是,11月初,我利用週末假期,以私人行程赴美拜會洪鈞雄先生,有幸造訪前輩畫家洪瑞麟生前旅居美國時期的工作室與住處,親眼見到洪瑞麟的水彩、水墨、油畫、素描等作品與手稿文物,其中還包括洪瑞麟赴日求學期間的大量素描與許多作品,也包括生前最後一件作品,那是洪瑞麟以留存於腦海中的礦工朋友為題而描繪的油畫。
洪鈞雄先生跟我分享,他跟父親的感情很好,兩人無話不談,父親出外作畫,也總會帶上他,他跟在父親身後追夕陽、追颱風前夕的變幻雲彩。看著洪瑞麟的作品與文物手稿,洪鈞雄先生的眼神滿是愛與崇敬,「每次看著畫,都感覺爸爸在跟我講話。」他説這些畫跟他幾十年了,雖然捨不得,但捐贈回臺是最好的決定。洪先生也跟我說,他人生的信念就是「勇敢、果決」,「順天陳飛龍館長之前說捐贈是『拋磚引玉』,而我做這個決定,也是希望和順天、林玉山家屬的捐贈一起『噗通、噗通跳下水』。」
洪鈞雄先生表示,自己一直希望父親的作品能讓後代子孫、讓更多喜歡洪瑞麟作品的人看見,也期待未來能數位化、國際化,「很高興能夠藉由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,將這批畫作送到理想中應該去的地方,有如夢想成真。我認為爸爸的畫作裡隱含著看事情的感悟,他的精神應該想辦法傳遞下去。」
這樣的消息,讓人感動又感謝,對我而言,重建臺灣藝術史從不只是政策,更是一場綿延不絕的文化運動。我要謝謝洪鈞雄先生,以及前輩藝術家與其家屬們的大愛與無私,共同為我們、為下一代留下屬於這塊土地的藝術資產,樹立起屬於我們的藝術史。
https://www.moc.gov.tw/information_250_107584.html